2025年9月8日,學校在大禮堂設主會場、各教室設分會場,組織2025級3798名新生上入學教育“第一課”。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明以“完成三個轉變,逐夢美好未來”為主題授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結合校史、案例與新時代要求,為新生指引成長方向,會場反響熱烈。

他指出,要順利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握好“方向盤”,明確發展目標并提前做好準備,就會獲得下一步發展的先機。校準“時間表”,將其作為學習的“導航儀”,規劃學業、就業,規劃未來三年之中一個或幾個標志性成果,用來標注學業的高度,作為大學時光的路標,留下永久的記憶。提振“自信心”,揚起自信的臉龐,使自己成為“學歷+技能”兩條腿走路的“π”型人才,用自信和從容征服身邊的人,邁開堅定的腳步筑夢未來。
順利完成從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轉變。樹牢法治思維,知曉自身行為的法律責任,用好法律這個最有力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于向不法侵害說“不”,讓法律成為“護身符”。強化風險思維,預判生活中的風險,知道行為的后果,確保自身的安全。培育批判性思維,養成有目的、有邏輯、反思性的思維方式,對信息特別是網絡信息進行理性分析和評估,不被謠言誤導,也不陷入偏執否定,從而得出正確的判斷。
順利完成從我到我們轉變。新生來自四面八方,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興趣愛好,需包容差異、重塑格局,成為“大我”。在寢室、班級、社團、實驗室、實習團隊等縱橫交錯的人際網中,用“真誠”作為同學友誼的通行證。一個人的“文明”素養,決定著周邊的人際關系,決定著未來能走多遠,甚至決定一生所能抵達的高度,每名同學都要以文明的姿態融入政法學院這個大家庭。
李明還借用“S=v·t、 W=F·S”物理公式強調方向的重要性,回顧學校76年發展歷程,提及辛一飛、冀春雷、張珊珊等榜樣,勉勵新生克服下降的重力,一步步走向頂峰,一覽眾山小;克服前進的阻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在三年后成為母校的驕傲。
同學們紛紛表示,將深刻領會“第一課”的精神內涵,按照“三個轉變”的要求,在未來的大學生活中明確目標、腳踏實地、錘煉本領,不負時代機遇,不負母校期望,以青春之力追逐夢想,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