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著眼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今天,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悟。
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不能說只要群眾物質生活好就可以了,這個認識是不全面的。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精神上喪失群眾基礎,最后也要出問題。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2017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的講話
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西方早期的現代化,一邊是財富的積累,一邊是信仰缺失、物欲橫流。今天,西方國家日漸陷入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法遏制資本貪婪的本性,無法解決物質主義膨脹、精神貧乏等痼疾。
——2023年2月7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所以,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華文明也必將順應時代發展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的講話
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努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提升
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部門要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督促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要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努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提升。保護好運用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資源,增強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2024年12月17日,習近平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著眼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2025年10月20日,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